巧用“騰籠換鳥”,起帆電纜公司盤活破產財產開新局
近年來
宜昌法院強化破產審判工作質效提升
立志于服務宜昌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
在破產工作上成效顯著
破產工作既承載著
“積極出清”與“有效救治”的法治功能
也從客觀上給經濟社會
帶來了多項正面效應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在宜昌涌現的“破產故事”吧
巧用“騰籠換鳥”
起帆電纜公司
盤活破產財產開新局
近期,宜昌市工商聯發布了“2023宜昌市民營企業50強名單”,宜昌起帆電纜公司赫然排名第十。公司位于世界水電之都宜昌,臨近聞名世界的三峽水電站,成立時間雖不足3年,但已建有長約400米的通往長江沿岸碼頭的海纜輸運棧道,全年產值更是高達40億元。這究竟是一家怎樣的企業,何以在激烈角逐的電纜行業快速揚帆起航,公司背后又有怎樣的神秘故事?
經了解,起帆電纜是中國線纜行業最具競爭力10強企業,走進宜昌起帆電纜公司廠區,映入眼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高壓電纜立塔高聳入云,辦公大樓煥然一新,工業制造設備排列有序,工人們埋頭作業……然而,誰也想不到的是,這個園區的“前任”卻是一家破產企業。
2016年,猇亭區人民法院裁定宣告宜昌聯邦電纜有限公司破產,隨后,宜昌信通電纜有限公司通過拍賣程序整體購得了全部破產財產。信通電纜公司接手后,基于自身經營狀況、制造能力、市場行情等系列因素,通過政府招商引資吸引了更有實力的啟帆電纜入駐園區。2020年10月底,宜昌起帆電纜公司正式成立并投入生產,僅僅兩個月,宜昌起帆電纜公司就創造了6000多萬元營收。此后,宜昌起帆電纜公司一路高歌猛進,2021年全年達到18億多元產值,2022年更是高達38億元產值,企業凈利潤也成功破億,已累計為宜昌市貢獻稅收5000多萬元。
破產財產被盤活后創造的社會價值遠遠不止這些,作為電纜公司最重要的生產設備——高壓電纜立塔,其建設難度大、造價高達數億元、行政審批手續繁雜,在全國的建成數量非常有限。宜昌起帆電纜公司通過租用立塔提高了生產速度,確保了產品質量,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而立塔也找到了能讓其實現產出最大化的“伯樂”。
宜昌起帆電纜公司還吸納了信通電纜公司原有職工,又重新在宜昌本地招募了600多名職工,成功保障了700多名職工就業,也避免了核心人才的流失,通過“穩就業”保住了民生和民心。
此外,聯邦電纜公司破產時共計處置了10多項專利、實用新型以及商標等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無形資產,其創造的經濟價值無法估量,但在企業破產中卻極易流失。信通電纜公司、宜昌起帆電纜公司卻很好地沿用了原來的知識產權,避免了知識產權的流失和過度貶值。在此基礎上,宜昌起帆電纜公司正不斷加大海底電纜和高壓電纜生產能力與技術水平的提升,目前已建成2條海纜生產線,現有海纜的生產能力可達到85km/月,可實現海纜產值約10億元人民幣,公司也一直力爭在海底電纜領域做成行業翹楚。
可以說,如今的宜昌起帆電纜公司已經成功登上了宜昌市經濟高質量發展這艘巨輪,公司在企業營收、年產值、凈利潤等方面均呈現出倍增之勢,這些成績的取得除了公司自身努力之外,也與破產財產處置合理、得當密切相關。破產程序具有高效“出清”的制度功能,其最終目標是讓生產要素快速流動,喚醒“沉睡資源”并實現其市場價值。企業的“生老病死”本是市場規律,在企業“活不好、死不了”時,破產可以將深陷泥淖的困境企業、僵尸企業快速清理出市場,通過“騰籠換鳥”讓“有能者”任之,將破產企業長期占有卻無法發揮價值的生產資源盤活,并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這是破產財產處置的應有之義。
宜昌起帆電纜公司的成功
是破產財產處置帶來正面效益的典型
是宜昌市兩級法院運用司法力量
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真實寫照
也是人民法院
積極融入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側影
破產制度“化腐朽為神奇”的功能
終將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發揮出積極作用
宜昌市也定會涌現出
越來越多的“起帆人”!